首页 商讯

《读者》做了一款水墨屏手机 会有读者买么?

文/龚皝

在第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读者》杂志发布了“读者”阅尚DZS2双屏智能手机,作为《读者》杂志发布的第二款手机,“读者”手机8、正面采用5.2英寸1080P显示屏,背面是4.7英寸960 X 540的电子墨水屏,搭载联发科MT6752八核处理器,辅以3GB RAM和32GB ROM,提供800万前置摄像头以及1300万主摄像头组合,在电池续航方面,读者手机配以2500mAh电池。不过这款手机的定价、销售渠道等信息尚未对外公布。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读者》杂志第二次跨界做手机,第一款产品已经鲜为人知了,如今的第二款手机,《读者》似乎是吸取了第一款手机失败的教训,主打双显示屏以及水墨屏的概念,在软件方面,该手机还有自主研发的“读者云图书馆”。在智能手机时代,手机越做越大,越来越强调显示屏的分辨率,《读者》在保持与智能手机主流配置的同时推出双显示屏和水墨屏的同时,希望用新的概念获得跨界的成功。

创刊于1981年的 《读者》杂志在长达30多年的发行时间内创造了许多纪录,在2006其发行量曾达到1003万册,面对互联网与电子阅读的冲击,《读者》也经历过多次业务转型。2007年《读者》杂志创办读者网,将杂志内容搬到网上,2009年伴随着3G通信技术的普及,《读者》又推出手机版杂志,到2010年在电子阅读的成为新趋势的背景下,《读者》又推出了网络付费版电子杂志。

如今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下,《读者》选择内容+硬件的模式完成杂志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在《读者》之前也有不少媒体尝试,大多销量不高。

《读者》跨界做手机,最大的优势在于杂志在长达30多年的发行过程中积累的品牌影响力,即使在电子阅读的大趋势下《读者》也拥有庞大的阅读受众。第二点是《读者》杂志内容的吸引力,技术在变化,阅读方式在变化,但是对优秀内容的选择和编辑是《读者》最核心的优势。

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到,《读者》跨界做手机,并不是简单的同已经有成熟经验的手机制造商合作推出定制版或者是内置相关应用。它是基于《读者》杂志的优势,以《读者》内容和手机阅读体验为卖点推出的,在国内手机市场一片红海的前提下,《读者》手机挑战也巨大:

《读者》的阅读群体与之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读者》将杂志定在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将大学生作为核心读者群。但是在最近几年的调查结果中发现,16—25岁的读者有超过40%的受众选择“过去看《读者》而现在不看或者从来不看”,《读者》的内容逐渐失去对年轻群体的吸引力。手机阅读的特点表现为碎片化、娱乐化,《读者》鸡汤型的故事选择加上主旋律的纪实文学很难让“手机一族”产生阅读欲望。

入局手机市场,还应当包括手机的售后服务、软硬件的升级、操作系统的优化等方面,在跨界之前《读者》在这方面的技术积累基本为零,主推的水墨屏技术也并非“读者”手机首创,来自俄罗斯的YotaPhone早已将这一技术应用到手机上,手机作为日常阅读最便携的工具加上耗电量更小、更贴近纸质观感体验的水墨屏,两者算是完美的搭配。手机水墨屏作为一种新的需求,手机厂商当然也不会放过,华为推出的P8智能水墨屏后盖便是水墨屏的替代又不会影响原有手机的操作。

如果只是凭借智能手机作为《读者》杂志的推广手段,大可与其他软件一样与手机制造商合作内置“读者云图书馆”,不必大费周章合作推出自主品牌的手机。没有技术和设计积累做后盾,只谈软件和内容的优势,“读者”手机会成为读者想要的手机么?

推荐阅读:甘财网